課程 3, 活動 2
進行中

講義

課程 Progress
0% 完成
00:00 /

作為孩子,我們的安全感大多來自與家庭成員的聯繫。我們想知道他們關心我們,當我們需要他們時,他們就會出現。

没有什麽比知道孩子喜歡和他在一起,依靠他,向他說心裡話,向他學習更讓父親高興的了。同樣的,上帝,我們的天父,邀請我們就近祂。阿爸(Abba)是猶太孩子用來稱呼父親的亞蘭語。英語中與阿爸(Abba)對應的詞是爹地(daddy)或爸爸(papa)。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8章15節說道,”因為我們是神的子女,所以我們可以呼叫,【阿爸!父!】” 以鼓勵我們用這樣充滿感情的名字來稱呼祂。上帝不但邀請我們來,而且張開雙臂,期待我們與祂親近。祂不是一個嚴肅冷漠的父親。祂是我們的天父,並渴望我們認識祂。

但是,我們如何學習與天父建立一個令人滿意的禱告關係呢?答案在於觀察祂兒子的禱告生活。

I。耶穌以禱告為優先

在馬可福音1章35-39節,我們看到耶穌把禱告擺在首位。當耶穌醫治病人和被鬼附的人後,儘管精疲力盡,耶穌清早起來,到曠野地方去禱告。耶穌好像利用這段時間重新得到祂靈裡的重心。彼得打斷了耶穌的靈修時間,指出了有許多需求的群衆的需要。主没有對眼前的需要作出反應,而是重申了對其他城市更重要的事工的委身。

仔細閲讀這篇經文,就會看到我們主自己靈修生活的内在運作。

尋求獨處與交通

“次日早晨, 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 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裏禱告”(馬可福音1章35節)。

爲什麽耶穌基督需要一個靜默的時間呢?我們都知道自己的弱點和罪惡。一個委身的信徒往往感到需要被潔净和更新。但是聖經教導我們的主是無罪的,祂“不知罪”(哥林多後書5章21節)。那麽,門徒睡覺時,耶穌爲什麽到曠野去呢?

主耶穌在地上事奉時,選擇了限制使用祂的神性。祂是完全的上帝,然而祂選擇依靠天父和内住的聖靈透过祂工作。祂這樣做是要告诉我們應該如何依靠上帝。耶穌尋求與天父獨處就是祂依靠天父的表現。“曠野地方”這個詞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沙漠、荒地、無人居住的地方”。

在經歷了諸如醫治殘障和疾病痊愈等充滿深刻的情感互動之後,基督需要通過獨處更有效地與天父交通。

信仰的道路需要不斷地到上帝那裏尋求祂獨特的指引。耶穌與上帝獨處的時間,使祂的異象從局部的需要,轉向更大的外展事工。

• 在紛擾中聆聽上帝的指示

”西門和同伴追了他去,遇見了就對他說:衆人 都找你。耶穌對他們說:【 我們可以往别處去, 到鄰近的鄉村, 我也好在那裏傳道, 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馬可福音1章36-38節)。

37節中”遇見“這個詞更好的翻譯是“追捕”。你能想像一個更煩人的場景嗎?彼得認爲他最清楚基督應該怎樣渡過祂的一天。他甚至願意打斷主的禱告時間來提出他的建議。西門彼得所表達的需要顯然是迫切的:“每個人都在找你”。

積極服事的人(無論是全職的還是志願的)都逃不過一些事工的“利益集團”的壓力。他們的需要往往是合理的,有時會請代表提出緊急請求。然而,看看耶穌做了什麽。祂不擔心别人認爲祂不顧眼前的需要。由於時間和精力的有限,祂從天父那裏得到了去别處的指示。

你會認爲耶穌安靜的時間會讓祂對身邊的人更加敏感。但是,如果我們只滿足眼前的需要,就忽略了神對失喪者充滿憐憫的關懷。與祂父親獨處的時間使耶穌回到祂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尋找並拯救那些失喪的人”(路加福音19章10節)。

• 落實應用

“於是在加利利全地,進了會堂,傳道,趕鬼”(馬可福音1章39節)。

我們很容易跳過本段最後一節的意義。這節不僅是對前一節的回顧。第39節的呼應,總結了整段經文。耶穌確實做了祂说要做的事。耶穌進了會堂,并且傳道。

“傳道”一詞在新約中屢見不鮮,因為使徒們沿用了主的模式,通過到處傳福音來擴張事工。耶穌傳道鎖定的範圍擴大到“全加利利”。後來,祂的門徒也追隨祂的脚踪,直傳到“地極”(使徒行傳1章8節)。

重要的是,要運用我們禱告的時間。當我們效法祂的榜樣(彼得前書2章21節),並在聖靈的大能裏應用祂的話,我們就與基督有了有意義的相交。

II。一種有效的禱告方式

ACTS一詞是一個縮寫,由每個英文字的第一個字母所組成,可以作為平衡禱告時間的指南。每一個字母都代表了在禱告中回應上帝的一個關鍵要素:崇拜(Adoration)、認罪(Confession)、感恩(Thanksgiving)和懇求(Supplication)。讓我們簡單看一下每一種方式,看看它們是如何融入到一個有活力的禱告生活。

• 崇拜(Adoration):因祂是上帝而敬拜祂

當你反思在讀經中所學到的,告訴上帝你為祂的哪些屬性表示讚賞。敬拜(Worship)一詞在英語中最初的拼寫是“worth - ship”,意思是承認某物的尊嚴和價值。這是天使和被救贖的人類向天父表達的,也是我們在地上的特權:“主啊,你配得榮耀、尊貴和能力”(啓示錄4章11節)。

• 認罪(Confession):承認犯罪

當我們接受基督為救主的時侯,我們就在上帝面前得潔净,脱離了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一切罪。然而,我們的罪性仍會讓我們不順服。當我們選擇不順服上帝,我們的心就會變得麻木不仁。因此,為了讓我們的心向上帝敞開,我們需要定期向上帝承認我們的罪。在新約中,認罪(Confession)這個詞的意思是:“與上帝說同樣的話,或同意上帝的話”。這是一個不作任何嘗試去論理的時刻。相反的,我們必須對上帝開誠佈公。其結果將是一種只有基督的血才能帶來的潔净和添加力量的感受。

• 感恩(Thanksgiving):為上帝的恩典感謝祂

感恩在基督徒生活中是最重要的美德。在記錄人類遠離上帝的過程中,保羅列舉了人類墜入墮落的一系列罪惡。令人驚訝的是,使徒又加上一句:“也不感謝他”(羅馬書1章21節)。

相信耶穌基督,就是領受我們所不配得的,上帝白白的恩典。當我們站在賜下恩福的上帝面前,恩典的禮物傾倒流下,我們就發出感恩。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你在每天固定的時間“數算你的恩典”。

• 懇求(Supplication):向上帝祈求

孩子們都可能有令人難以置信的需求。然而,慈愛的父母樂意滿足他們的這些需要。你有否留意到用驚喜的禮物來取悦小孩子是多麽令人開心的事呢?耶穌從屬靈的角度說:“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况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路加福音11章11、13節 )

懇求是讓在天上的父知道我們的需要,祂關心我們,並且迫切地希望按照祂的美意回應我們。

III。禱告是一種生活方式

耶穌說:“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約翰福音14章21節)。

如果我們只把每天靈修時間看作是精神上的綠州,我們可能會陷入分離我們的屬靈生活的試探。

從伊甸園至今,上帝一直願意與祂的子民在生命的旅程中同行(創世記3章8節)。因此,把我们在讀經和禱告中學到的東西帶入整天的生活是至關重要的。

IV。將與上帝的對話帶進當天的生活中(路加福音24章13-32節)

我們的主與兩位正走在以馬忤斯路上的人相遇,這個相遇充份體現了如何在一天中與上帝交談。

“正當那日,門徒中有兩個人往一個村子去,這村子名叫以馬忤斯,離耶路撒冷約有二十五哩。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正談論相問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他”(路加福音24章13-16節)。

對於正走在從耶路撒冷到以馬忤斯村莊那段老路的這兩個人,我們所知的甚少。但聖經清楚地告訴我們,他們很苦惱。他們正在經歷一場“内心的衝突”,源於一個令人無比失望的人生經歷。而這個他們深思熟慮的問題與一位知心朋友有關。我們人類是天生的問題解决者,而且我們通常不會獨自解决問題。

正是在感受到人類需要的這種氛圍下,耶穌在他們走路的時候走近他們。多麽奇妙的話:耶穌走近他們,和他們同行!復活的基督真的想要侵入我們人類的環境並進行對話。生命是一段旅程,基督想要成為我們的同伴,而不只是我們在最後一個休息站與之交談的人。

• 試著理解上帝的道路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什麽事呢?”二人中有一個名叫革流巴的回答說:“你在耶路撒冷作客,還不知道這幾天在那裏所出的事嗎?”

耶穌說:“甚麽事呢?”他們說:“就是拿撒勒人耶穌的事。他是個先知,在神和衆百姓面前説話行事都有大能,祭司長和我們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釘在十字架上。 但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不但如此,而且這事成就,現在已經三天了。再者,我們中間有幾個婦女使我們驚奇,她們清早到了墳墓那里,不見他的身體,就回來告訴我們說看見了天使顯現,說他活了。 又有我們的幾個人往墳墓那里去,所遇見的正如婦女們所說的,只是没有看見他”(路加福音24章17-24節)。

為了回答基督的問題,兩人詳細描述了他們的困惑。他們簡短精要的總結,描述對拿撒勒人耶穌成爲救贖以色列民族的彌賽亞的盼望。然而,祂卻被以最殘酷的方式處死——釘死在十字架上。可是令他們更感到不解的是,有人說祂的墳墓是空的,而且出現了一個天使。

走在我們主旁邊的這兩個人,因為夢想破滅而受挫。他們的經歷與我們許多人的經歷相似。

做人就是透過鑰匙孔看人生大事。我們每個人都是有限的,在任何情况下,我們只能看到一部分。

對於一個明顯的悲劇,聖經所教導的,在我們有限的認知裡往往是說不通的。無論是我們期待上帝如何回應我們的禱告,還是我們如何看待生活中顯而易見的不幸,我們的理解充其量也只是有限的。

但是耶穌要我們在經歷中告訴祂我們的憂慮。祂善於傾聽和關心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正因為我們與基督的關係是獨一無二的,應該伴隨我們人生經歷的是透過禱告專注於祂。

• 讓耶穌為自己解釋

耶穌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 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他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 於是從摩西和衆先知起,凡經上所指着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加福音24章25-27節)。

我們主的回答聽起來很唐突。然而,在現實中,這個處境是教育的一個案例。看看措辭。“愚蠢的人”是一個複合詞,字面的意思是“没有知識”。在以馬忤斯路上的這兩個人受制於有限的信息。

“信心遲鈍”隱含的意思是,在相信上帝所宣稱的,“遲鈍和緩慢”。接着,耶穌為屬靈的無知提供了唯一的解藥,那就是獲得更多的信息。老師把他們的注意力帶到舊約聖經的關鍵段落上,這些段落解释了彌賽亞在得榮耀前,必須先受苦。

今天,給我們的功課是,當我們陷在深深的失望中,我們需要記住,我們可能缺乏完整的信息來理解它。隨著生活的繼續,上帝可能會提供更多的信息或人來將問題迎刃而解。但在某些情况下,直到我們在永恒中與基督面對面,我們才會找到答案。然而,因為世上的生活如同一個屬靈的訓練營,我們必須虛心求教,與那位獨一的老師保持緊密聯係,這樣,我們的信仰和知識才能成長。

• 學習保持對話的暢通

“將近他們所去的村子,耶穌好像還要往前行,他們卻强留他,说:【時候晚了,日頭已經平西了,請你同我們住下吧!】耶穌就進去,要同他們住下”(路加福音24章28-29節)。

有時候,當我們到達一個目的地,一個意想不到的旅行伙伴成為了我們的朋友,我們不希望他離開。兩個旅行者聽這個“神秘的陌生人”已經講了好幾英哩,他們還想聽。他們便說:“和我們同住”。他們想要款待那位對彌賽亞的預言提供如此深刻見解的“那一位”。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環境會自然地滋養或阻礙我們靈性生活的發展。關鍵是,我们需要辨别自何時起,我們與主失去聯係,並且知道如何重建我們與祂的親密關係。

• 回應所瞥見的屬靈活動

“到了坐席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他們的眼睛明亮了,這才認出他來。忽然耶穌不見了。他們彼此說:【在路上他和我們説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

(路加福音24章30-32節 )

這讓人想起耶穌在最後的晚餐,擘餅祝謝。這裏說,他們的眼睛開了,這才認出祂來。

從前,他們的眼睛被“矇蔽”,認不出祂來;現在,他們的眼睛開了。有趣的是,”開”(open) 這個詞與”愚蠢的”(foolish)和”無知“(ignorant)有相同的詞根,意思是”開啓心竅”。一旦他們的頭腦明白了祂是誰,他們就能憑以前的經歷認出祂來。

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的主超自然的消失並没有激發他們之間任何有記錄的回應。相反,他們思考的是在路上的感覺,以及與耶穌就聖經對話的感覺。

當耶穌在路上解釋舊約聖經時,他們的心被超自然的洞察力所點燃。耶穌講解聖經,“打開”了他們對聖經的理解的這個用詞,與他們在晚餐時眼睛“打開”而認出耶穌的是同一個詞。

認識聖經中和人生經歷裏的基督應該是一個長時間,貫穿終日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短暫的事件。

課程材料

文稿聆聽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