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義
經過四百年的無政府狀態,“那時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師記21章25節),以色列要求立一位王。雖然以色列拒絕上帝的掌權,但上帝還是賜給他們君王,在接下來的四百年間治理他們。
有四卷“時間”書講述以色列王國時期的故事:撒母耳記上下和列王記上下。在王國時期,没有“添色”書卷,但卻有大量的文學作品為其添色。大部分以色列的詩歌和智慧書卷都是在這個時期創作的,以色列十六位先知中有十三位的著作,就是在君王統管以色列的時期寫成的。 雖然歷代志上下是在王國時期一世紀後寫成的,這兩本書是關於大衛傳承的君王的故事。耶利米哀歌為耶路撒冷哀慟,是在王國末期寫成的 。
王國時期的概述
在王國時期,有偉大的人物出現,也發生了重大的事件。大衛和歌利亞的故事,大衛與拔示巴的故事,標誌了以色列最偉大之君王的高度與深度。大衛的約,應許了一位彌賽亞。在以色列君王時期,所羅門的聖殿建成又被毁滅,以色列分裂成兩個國家。以色列大部分偉大的詩歌和智慧文學作品,都是在君王統治時期創作的。以色列的先知也是在那個時期服事與寫成先知書。以色列再次被外國君王奴役的悲慘結局,結束那個時期的歷史。
王國時期的中心思想是,即使在人的王權之下,上帝依然通過在申命記中所建立的祝福與咒詛的典章,來管理以色列。幾百年來,上帝耐心地忍受了以色列一貫對祂和祂的律法的抗拒。最終,為了遵守祂的盟約,上帝不得不挪開祂施行保護的手臂。因此,以色列敗落在亞述人面前,而猶大敗給了巴比倫人。撒母耳記和列王記的作者有一個清楚的目標,要證明以色列和猶大國的毀滅是他們悖逆的結果。
王國時期可分為四個階段:撒母耳記上1-7章描述了預備進入王國時期;之後,撒母耳記上8章 - 列王記上11章,記錄了三位君王(掃羅、大衛和所羅門)在王國時期的統治。第三個階段描述了分裂的國度,記載在列王記上12章 - 列王記下17章。第四個動向,講述猶大最後的年日,記載在列王記下17-25章中。在公元前586年,巴比倫毁滅猶大國的首都耶路撒冷,又擄走她的百姓,使他們又再次成爲一個外邦國家的奴隸。
四本書描述王國時期的故事
撒母耳記上
撒母耳記上1-7章,為從士師時期到膏抹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提供了一個過渡時期。撒母耳是這個過渡時期的關鍵人物。他是最後的一位士師,而且他也膏抹了以色列的前兩位君王。儘管我們常常會在以色列的士師與君王之間的混亂中迷失,但撒母耳卻是聖經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在創世記12章,上帝應許亞伯拉罕,一個大國將出自他的後裔。在申命記17章,上帝給以色列選擇一位君王的指南。上帝早已計劃由君王代表祂來治理以色列,只是以色列厭倦了他們在士師時期所經歷的無政府狀態。鄰國持續入侵的威脅,讓以色列各支派有必要團結一致。以色列認爲他們被壓制,是因為他們没有王,事實上,他們被壓制,是因為他們拒絕耶和華作他們的王。
以色列在撒母耳記上8章5節中的要求,總結了他們想要立王的意願。他們對撒母耳說:“你年紀老邁了,你兒子不行你的道。現在求你為我們立一個王治理我們,像列國一樣” 。當撒母耳反對他們的要求時,上帝吩咐他說:“百姓向你說的一切話,你只管依從;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撒母耳記上8章7節)。上帝應許要給以色列一位君王,與他們的悖逆要求立王,這兩者是没有關聯的,其意圖截然不同。上帝的計劃是,給他們一個人類的代表,代替祂掌權;而以色列卻希望像鄰國一樣擁有一位軍事領袖。
撒母耳記上以撒母耳的出生開篇,並以他的死亡結尾。它記錄了掃羅被膏抹為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他早期的成功與後期的失敗。撒母耳記上也介紹了大衛將成為以色列的下一位君王和最偉大的君王。本書旨在描述以色列王國是如何形成的,其中心思想是,即使以色列拒絕上帝,祂仍然没有放棄以色列。
撒母耳記下
撒母耳記下是有關大衛的,並且在5章4-5節中總結了他的統治:“大衛登基的時候年三十歲,在位四十年;在希伯崙作猶大王七年零六個月,在耶路撒冷作以色列和猶大王三十三年”。第6章,大衛將約櫃運回大衛的新首都,耶路撒冷,以此重建耶和華在以色列的寳座。第7章,記錄了上帝與大衛的約,應許他的後裔中必有一位永遠坐在以色列的寳座上。馬太以:“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馬太福音1章1節)開始他寫的福音書,就是記下了這個約。因此,在第6章,大衛確立了耶和華在以色列的掌權,在第7章,耶和華確立了大衛君王的寶座。
大衛的故事可分為兩個部分:撒母耳記上16章到撒母耳記下10章,記錄了他的成功和作為上帝君王代表的有效治理。但在撒母耳記下11章中,大衛在拔示巴和烏利亞的事上所犯的罪,預示大衛的生命即將面臨一連串的問題。即使這位偉大的大衛王,合乎上帝心意的人,也無法倖免於申命記的祝福與咒詛的原則。上帝赦免大衛的罪,但從撒母耳記下11章到列王記上2章中,描述自那時起,直至過世,他生命中充滿了艱難和掙扎。
撒母耳記下的中心思想是,没有人可以倖免於上帝的審判。大衛忠心地跟隨上帝,上帝就祝福了他;但當他違背上帝時,他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本書其中的一個目標是警告讀者,上帝赦免罪人,但不會消除罪的後果。
列王記上1-11章和所羅門
列王記上1-11章記錄了所羅門的統治。第3章描述了所羅門對上帝的愛,這是他王權的根基。第3-4章,他向上帝求智慧,好使他能很好地治理上帝的百姓。5-8章記載了所羅門為上帝建造了宏偉的聖殿。9-10章描述了所羅門的榮耀、財富和智慧。他擁有大衛對王位繼承人所希望擁有的一切。
然而,他和大衛王一樣,最後的結局沒有他開始的時候好,在11章中介紹了所羅門故事的悲慘轉折。
耶和華向所羅門發怒,因為他的心偏離向他兩次顯現的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雖然耶和華曾吩咐他不可隨從别神,他卻没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的。所以耶和華對他說:“你既行了這事,不遵守我所吩咐你守的約和律例,我必將你的國奪回,賜給你的臣子(列王記上11章9-11節)。
列王記上12章 - 列王記下25章和以色列分裂的王國
所羅門已經種下了以色列滅亡的種子,上帝將大部分的大衛王朝從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奪去。上帝向所羅門解釋,祂如何能從他兒子那裡將王國分裂,同時又不會違反祂與大衛所立的約:“只是我不將全國奪回,要因我僕人大衛和我所選擇的耶路撒冷,還留一支派給你的兒子”(列王記上11章13節)。上帝要管教所羅門的悖逆,又要守住與大衛的約,因此祂使之分裂為兩個國。一國擁有以色列的十個支派,繼續使用以色列為其國名,擁有一個獨立的君王,名叫耶羅波安。而大衛王朝卻维持在一個較小的國中,由猶大和便雅憫支派組成,稱爲猶大國。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成為南國的第一位君王。
從公元前931年,直至公元前722年,在亞述毁滅以色列國的首都撒瑪利亞時,亞伯拉罕的後裔一直分居在兩個國家裏。公元前722年之後,猶大國依然幸存,但持續不斷地遭受亞述國和巴比倫國的侵略,直至公元前586年,尼布甲尼撒王摧毁了猶大國的首都耶路撒冷。
王國時期的總結
以色列國擁有二十個君王,而猶大國擁有十九個君王和一個王后。沒有一個以色列的君王跟從上帝,事實上,她的第一位君王耶羅波安,在以色列建立了兩座祭壇,在以色列的崇拜中引進了偶像。列王記下有二十一次在不同的地方記錄着耶羅波安使以色列陷在罪中。猶大的表現稍微好一點。在二十位君王中,其中八位服事耶和華。但對於一個國家的歷史而言,二十個君王中只有八個好王是極大的恥辱。從公元前931年到722年,以色列國共幸存了210年。猶大國從公元前931年到586年,共持續了345年。以色列國由九個不同的家族統治,而猶大國只有一個家族,由大衛王朝統治。這兩國的領導階層非常混亂,可在以下這個事實看到:以色列的君王遭受了七次暗殺、一次自刎,還有一個被“上帝擊殺”。猶大國有五次暗殺,兩個“被上帝擊殺”的君王,及三個被流放到異國他鄉的君王。亞伯拉罕的後裔在一個輝煌榮耀的開端之後,落得一個多麽悲慘的結局呀!
在以色列和猶大國的這段悲傷時期,上帝的先知們更加顯得重要。他們斥責、懇求,並與以色列和猶大的百姓論理,勸他們悔改,離棄他們的偶像,轉回敬拜耶和華。只有祂能拯救他們脱離仇敵 - 和他們自己 - 也只有祂,才能使以色列重回到這個國家所知道的,大衛和所羅門時期的榮耀。
列王記上12章到列王記下25章的中心思想是,直至以色列歷史的尾聲,上帝從未動搖過在申命記中所立的約。以色列遭遇滅亡。但她滅亡的結局不是上帝缺乏愛心或忍耐的結果。我們將在第10節課學習先知書卷,看看他們是如何清楚地强調,上帝希望再次與祂悖逆的百姓建立關係的願望。上帝在憐憫和愛中等候祂悖逆的百姓悔改轉向祂。昔日對以色列是真實的,今天對我們而言也是真實的。我們永不改變的上帝,希望我們轉向祂!